肾好甚好科普系列(13):快速进展性肾衰竭IgA肾病成功救治的心得体会
恶心、呕吐2月余,发现血肌酐升高半个月。
患者于2005年3月中旬,因全身酸痛自行口服安乃近止痛,共服用半月(总量30片以上)。4月初开始,出现乏力、恶心、呕吐,呕吐物为胃内容物,无咖啡色物及黑便。于当地诊所口服胃药(具体不详)治疗,病情无缓解。5月初口服扑热息痛3天(总量10片),症状加重。5月27日病情进一步加重,就诊当地医院查血常规:Hb100g/L,WBC9.5×109/L;血肌酐572μmol/L,尿素氮15.1mmol/l,诊断为肾功能不全,给予中成药治疗,症状无好转。6月9日为进一步诊治到解放军总医院肾科就诊,以肾功能不全收入院。病程中无肉眼血尿及浮肿,无发热,无出血点、皮疹及关节肿痛。睡眠、食欲差,夜尿2-3次/晚。
血压160/100mmHg,轻度贫血貌,皮肤弹性差,心、肺听诊未见异常,肝脾未触及,双肾区无压叩痛,下肢无水肿。
门诊查血常规:Hb97g/L,WBC7.4×109/L;尿常规蛋白150mg/dl,红细胞250/μl;血肌酐974.3μmol/L,尿素氮24.70mmol/l;双肾B超:左肾10.4×4.9×4.4cm,实质厚1.4 cm;右肾9.7×3.6×4.0cm,实质厚1.4 cm。双肾皮质回声尚均匀。
住院后辅助检查,血常规:Hb101g/l,WBC6.99×109/l;尿红细胞25-30/HPF,多形,尿蛋白定量1.2g/24h;血生化:总蛋白65.7g/l,白蛋白38.4g/l,肌酐968.1μmol/l,尿素氮20.44mmol/l,钾3.23mmol/l,钠127.0 mmol/l,氯78.6 mmol/l,钙2.3mmol/l,磷1.6mmol/l,碳酸氢根26.3 mmol/l;甲状旁腺素113.2pg/ml,抗核抗体、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及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均阴性。拟诊药物性肾损害、快速进展性肾功能衰竭、电解质紊乱、高血压(2级)、轻度贫血。给予低蛋白饮食,非洛地平缓释片、硫酸氢氯吡格雷、复方α酮酸、阿魏酸哌嗪片口服,输液、补充钾钠氯等电解质,静滴前列地尔(前列腺素E)注射液等治疗。患者恶心、呕吐症状缓解,食欲改善,尿量由原来的每天1000ml左右增加到每天2000ml左右。6月21日血肌酐466.2μmol/L,尿素氮10.55mmol/l,血钾、钠、氯等电解质正常。于6月22日行肾穿刺活检术,肾活检病理报告:HE及PAS染色可见2条皮髓交界肾组织,8个完整肾小球,肾小球体积大小不一。全片见1个肾小球全球硬化,3个新月体,其中2个小细胞性新月体,1个纤维细胞性新月体,可见球囊粘连,未见节段硬化。其余肾小球见节段性、轻度系膜细胞增殖及系膜基质增宽,小部分毛细血管袢开放不良。包曼氏囊壁上皮细胞轻度、节段增殖。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空泡变性,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、再生、重排,肾小管灶状萎缩占30%,见少量蛋白管型和颗粒管型。间质中度灶状纤维化,炎细胞灶状、中度浸润,炎细胞以淋巴/单核细胞为主。肾动脉壁轻度增厚。PAM、MASSON染色可见系膜区少量嗜复红物质沉积,基底膜不厚,未见钉突及双轨。免疫荧光:IgA(++)、IgM(+-)、C3(+)沿系膜区颗粒样沉积,IgG(-)、C4(-)、C1q(-)、Fib(-)。病理诊断:IgA肾病(Lee分级Ⅳ级),肾小管间质损害。

根据患者在恶心呕吐进食少的基础上应用解热镇痛药(安乃近和扑热息痛)的病史,血压160/100 mmHg,血色素97g/l,低钾、低钠、低氯,血肌酐快速升高,诊断药物性肾损害、快速进展性肾功能衰竭、电解质紊乱、高血压(2级)、轻度贫血,是成立的。由于患者过去也经常使用安乃近,有夜尿的病史,入院检查有镜下多形红细胞尿、中等度蛋白尿、血PTH偏高、肾脏不大,因此,不能除外有慢性肾脏病的可能,如IgA肾病等慢性肾炎综合征、药物性慢性肾小管间质损害等。本次病情变化考虑是在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加重。
作者简介
